“关注”我,更多精彩抢先看
“牛市?我看是牛皮市,膨胀的干打雷,不下雨。”这是股民老李早上盯着他那一片绿意盎然的账户时,脱口而出的。他旁边的大妈忍不住接话“还能跌到哪去啊?眼瞅着都快到去年那个点上了。”一时间某股市交流群里,从事生产、研发、电商的股友们争相调侃道,别是放错了电影……旁观的我也不禁心头一紧,这场连续两周的跌势,可还真不是平常的“小震荡”。
说来话长,但也不复杂。熟悉A股的老手都知道,“稳”从来都不是它的代名词,坐过山车才是常态。去年9月底,A股曾迎来一场久违的暴涨,有人欢呼“牛市要来”,紧大家发现这波上涨仿佛是一场蓄意安排为的不是拉高期待值,而是积攒更多的下跌空间。年关一过,沪指居然一路震荡至3336点,几欲“贴地飞行”。此时,有些股民已经意识到,A股的“节奏”依然是做空的主场。
更糟的是,近年来A股市场的结构性难题似乎从未真正解决过。短线涨跌背后,技术形态早已悄悄翻空。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MA均线,沪深两指不仅失守短周期指标,连MA30都懒得理会,全程“头也不回地拐下”。而当MA5一口吞下这些均线,更是形成了标志性的“空叉”形态。一周五个交易日,每天都带着股民的信心探索新低。这种技术形态的背后,往往意味着大盘难以轻易反转,反而可能要继续杀跌。
场内低量状态愈加明显,几乎快触碰万亿的警戒线。有人会想,不就缩量嘛,反正市场最终有个“洗盘”就能满血复活。问题在于,这次显然不太一样。恐慌盘依然死守阵地,场外资金全程观望不敢轻举妄动,甚至市场情绪已经从犹豫滑向悲观。不少股评者都在摇头说“这样的盘面怎么可能行得通?”简单说,就是没人敢有信心,连象征性的股市“小阳线”都成了稀罕物。
再加上消息面的某些复杂因素,这场大跌可以说是“外因内因,通通不善”。最显眼的莫过于信贷市场传来的消息,有部分国有银行竟然打破市场预期,宣布自4月起上调信贷利率。这可真够微妙的。毕竟就在不久前,央行还反复喊话“择机降准降息”,“放水力度”似乎让人心潮澎湃。可现在别说放水了,银行反而在抢先一步收紧流动性通道。这可让不少股民直呼“逻辑崩塌”。流动性收缩对资本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与此一条震动全球资本市场的预测性新闻也在四处发酵。据传,美国的新关税政策或将在4月初施行,而它的被外界形容为“特不靠谱”。全球产业链对关税调整当然敏感,这次自然也不例外,当事前迹象流出时,不少资金更是主动选择撤离市场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4月1日晚或许还会爆出更为重磅的信号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各国投资者已经提前紧张起来,A股自然不可能稳如泰山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周一的开盘简直像一道命定的剧本。一开盘,沪深两指果然双双下探,沪指直接跌破3345点,开盘即是“脚滑”。市场追跌情绪蔓延,没过多久,点位便触碰上了3300关口附近的“心理防线”。证券、半导体、新能源汽车等此前寄予厚望的热门板块,竟然转身成为了大盘的“杀手”。大多数个股呈现涨少跌多甚至普跌的状态,一些此前的“白马股”已经无力摆脱颓势。
更让人觉得棘手的是,原本寄希望于当日出炉的PMI数据却未发挥任何“救场”作用。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活跃度虽表现中规中矩,但整体经济表现也不能完全令市场信服——别指望这种数据就能立刻激起市场信心。只这恐怕是大家早已预料到的结局。大盘持续走低,已无人再怀侥幸心理,股市风向更加笼罩着浓阴。
事情发展至此,不少行业分析师已经开始冷眼旁观,陆续表达看空情绪。如果说前两周的下跌勉强还能被归为“规律震荡”,那么从本周以来大盘所展现的全方位疲软态势来A股整体已然在“泥沙俱下”的漩涡中挣扎,走出泥潭恐怕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。
有人说,A股如果有性格,它绝对是一头“倔驴”,勒紧缰绳不仅拉不住,还会用尽全力反甩车夫。在每次市场剧烈震动时,它总强迫人们重新审视流动性的意义、技术指标的预测力和人心的复杂性。这次可能稍稍不一样。大家的信任真的已经越来越难以挽回了。
Powered by 大小单双app软件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